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09|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张国荣的恐惧与追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02-15 2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国荣的恐惧与追求7 |. A! z! ]+ X' L& n2 q6 P# Q
作者:木兰2 O+ i2 e7 g9 o, c
   
% Z7 B9 C6 U! i7 J, E( M$ r3 O    张国荣为何在鼎盛时期毅然退下歌坛?当年张国荣为何差一点远走加拿大?张国荣为何不太愿意面对陌生的记者?张国荣复出歌坛本已是箭在弦上,但为何引而不发?……张国荣是一个谜。正因为如此,出演《夜半歌声》中的宋丹平对张国荣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宋丹平这个形象既以艺术的形式宣泄了张国荣积年恐惧,又寄托了张国荣对音乐、银幕表演和今后方向的追求。通过演出宋丹平,张国荣的心情也许可以放松一些。
* l7 G' V: ^/ a8 \ 
% e2 M7 ~+ `/ f0 \“宋丹平有点像我”' C) C* A5 Q+ T# a" _: _( Q7 Z5 `
张国荣说:“宋丹平有点像我,我们都一样喜欢作曲和唱歌。”
2 i# K* |+ L. q& B6 J- m) y. }宋丹平以前是一个歌王,而且对爱情忠贞专一,但是他却遇上了不好的遭遇,被人毁了容貌。这是张国荣说宋丹平像他的第二个原因。 * Q+ \5 v1 m% L9 o7 ?
张国荣说:“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也是我多年的心魔。以前,我曾收到过一些纸钱、香烛等冥物,一收到这种东西,我脑海中就会立刻猜想寄东西的人下一步会做什么,他也许会刺我一刀或毁掉我的容貌,这是我内心一直存在的恐惧,也是我加速离开歌坛的原因之一。 $ W- \- g' Y, o3 `, G* M3 l- g; g
说起来,我非常感谢《夜半歌声》中的宋丹平这个形象,他使我的恐惧得到了一次意外的宣泄。”
- \, v9 C' V" \0 J4 @此外,张国荣觉得《夜半歌声》这部电影很适合他,是因为他感到自己很适合演二、三十年代这个时空的人物。张国荣演过不少关于这时期的电影,事实也证明他非常合乎那个时代的氛围,不仅香港观众,连大陆观众也这么看。
& n0 y" H. w; ]; n: i为了使这部电影更具真实感,也许还为了让自己亲口说出自己的恐惧,张国荣几经努力,终于说服导演于仁泰和黄百鸣用国语现场录音。
' O. g+ V7 e% g- d! j, Z当年马徐维拍《夜半歌声》时十分轰动,
# L# K: X" J0 u! \! W  _  D, a' F- L因为影片被作为鬼片看。但这一次,张国荣说,他们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把这个故事当成鬼话一样拍,而是尽量着重讲情,加入许多九十年代的因素。此外,鲍德熹和马磐超所赋予电影的美学品格,张书平的服装设计的新鲜都使电影极具可观性。# g! a; U2 ?1 s. a2 j" J" q) s
这次拍片,还使张国荣了结了与吴倩莲合演的心愿。张国荣对吴倩莲的评价很高,他说:“一直以来,我都很想与吴倩莲合作,因为凭直觉我感到我俩在银幕上一定能配合得很默契。虽然到现在她所演的戏还不多,但她的戏很稳,所以我期望能与她合作擦出火花。在与她拍戏的过程中,我感到非常舒服,因为大家根本毋须去刻意迁就对方。”8 d8 Q  F4 t, ?2 h. k6 [
 
$ I$ C" s9 X/ ^4 `- B“愿观众看时能有痛的感觉”
7 |8 Q2 q; W  X4 N; N0 A宋丹平这样一个角色,牵涉到许多内心斗争,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地表现以个人的内心风暴,对任何演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张国荣在谈到如何揣摩演绎宋丹平时,以一种大方之家的自信平稳地说:“我想没问题吧,因为已有这么多年的演出经验。只是这一次许多人都拭目以待,看张国荣以一个不漂亮的面孔来演戏会怎么样,我自己也期待最后的结果,因为毁容的妆实在太吓人了。我尽心地去演,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挑战,我也想测试一下自己能否把握驾驭这样一个角色。“( F+ W0 j/ e0 w+ G4 U
张国荣介绍,电影中的角色不会像歌剧《歌声魅影》中的魅影。歌剧中的宋丹平被美化了,观众看不到他毁容后的面貌,而在电影的后半段中则可一览无余地看到那可怖的容貌。张国荣说:“我希望观众看时能有痛的感觉,看一个最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信却又天才横溢的人,如何演变成后来那个把自己藏在阁楼中的人
& e4 K& ~) }/ C) t- Y,他不敢见人,就连一段珍贵的爱情也不敢面对。”张国荣觉得演得很过瘾,他相信观众也会喜欢这个形象。0 Y8 J. f+ i8 k: F
虽然如此,张国荣认为宋丹平并不是为他度身订造的角色。他有感而发地说:什么叫“度身订造”?为什么每当一个演员把角色演得很好,别人就总说某角色是为某演员度身订造的呢?他们又可曾想过其实是这个演员演得好呢?他认为没有一部戏或一个角色是真正为演员度身订造的,
$ h& w5 @" F4 L9 i6 f7 K2 M" Z因为一部戏中有许多东西是编剧和导演的设想,所以只能说演员很接近角色,但演员绝对不是角色,“度身订造”是一种肤浅的说法。8 o6 \5 N4 Y3 s$ j( V1 o  A
在演技上已经颇受肯定的张国荣也反对演员有太多“思想”或“理想”。他认为演员的责任是尽量把角色演好,无需太多“理想”,因为“理想”与否是导演的东西,演员最重要的是配合。张国荣说,一个演员拿到剧本后,便揣摩怎样去做,然后配合导演把整件事交待出来,这便是最好的演员。他说:“我不太喜欢有太多见解的演员,好烦人。有许多演员拍了很多戏也没啥进步,没有一些被人肯定的东西,这便是因为他们有太多自己的意见。其实在入戏前或摸索角色前,应尽量把自己的想法抽掉。”张国荣笑道:“编剧只要没死,就会天天有新的意见、角色,就会罗列出新的要求,所以演员不必想得太多,否则就会变成是由演员去告诉编剧怎么办,而实际上,应该是由编剧和导演去告诉演员该做什么。”' N9 \( {! ~/ _- J4 ~/ S
张国荣说,他没有想去攀上什么“更高”的层次,他只希望碰到好导演,好剧本以便去满足观众对他的期望。当然,不时有突破更好。4 e2 L% I$ c/ N0 I/ {2 C
 2 Q3 q. |; n0 \1 P
“歌……心路历程”
5 g# d. t& w9 T& b9 j《夜半歌声》可说是分成两部分,前半部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悲剧;后半部中男主角用歌声来慰藉他的爱人,用歌声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但张国荣不同意把《夜半歌声》视为电影版的《歌声魅影》。他说根本不是那回事,他们所参考的只是徐维邦的电影版本,但也只是沿用了人名及故事梗概,编剧把整件事及所有东西都重新连贯起来,歌曲也是一样。张国荣说:“这次我很大胆,整首歌用上弦乐,很接近舞台上演奏的音乐,且没有古筝等中国乐器,目的是要配合整部戏的情节及色调。”, R( ]$ `8 z6 Z6 f. w  S
张国荣认为,戏中的宋丹平是一个很前卫的音乐家,若编一些很中国调的歌曲,会很不协调,所以,张国荣做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尝试,借鉴外国歌剧的唱腔,又全无敲击部分。张国荣说:“我一共做了三首歌,都是因剧情的需要而写的,亦或多或少显示了我个人的心路历程。”三首歌中,有一首还是张国荣填词的,另外两首则由他的台湾友人填词(Bettercy
1 c& X6 ?4 T- j) Q6 S+ pKing Notes:原文如此)。4 l2 ?: f1 r# g! ]+ l+ |! q
   \/ l& I& h2 a1 }6 g* E; G. I0 e
“伟大的爱情毋需靠外表”
) @5 f! N2 F# g! b& O张国荣认为,《夜半歌声》的主题,便是说最伟大和最升华的爱情,便是爱情本身,而不是靠外表的,因为外表根本不重要。张国荣说,宋丹平也有错,他一直以为云嫣所喜爱的便是他的外表与他的才华,所以当他失去俊朗的外表后,便不敢正面地去面对爱情。后来,他籍着徒弟来见云嫣,想借徒弟的外貌来延续他的不了情。“这样的爱是不可能的,因为最伟大的爱情是毋需靠外表的。”张国荣说。- A" F" ^1 f( y7 o! \1 w1 c
说到毁容,又提起张国荣积年的心魔。作为一个演员,张国荣当然很理智,但万一真的遇上同样的不幸遭遇,张国荣会不会如宋丹平一般呢?
$ M% H7 k+ v! d1 R, C对此,张国荣简短地回答道:“很难说,人是矛盾的。但现在科学昌明,可以整容,毋需这样逃避。”9 K7 D8 l/ Y! F& O  F7 J
此外,在这部电影的制作中,张国荣有一个新的身份:执行监制。张国荣说,当监制可以学到比导演更多的东西。很早以前,他就非常熟悉这个故事,因而很希望参与一些幕后工作,不论是编剧、音乐还是别的什么。说到音乐,张国荣说,香港现在还没发展舞台音乐剧的气候,但总应该先做一些工作,让观众逐步吸收。
/ R' F, t% t9 H$ F" a. ]8 O" a% c0 Y当监制,也有为日后铺路的意图,但导演王家卫劝张国荣说,他觉得张国荣幕前这么出色,又这么受欢迎,所以幕后工作可以迟一些才做。张国荣说:“我也同意他的说法,虽然我很明白电影这东西,但总希望多吸引些知识,多储备一些才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