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45|回复: 9
收起左侧

港理大校长潘宗光新书揭秘:张国荣是我表弟(2008-12-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12: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潘宗光准备了14本自己的新书,送给11日出席茶叙的记者。他原本不知有多少记者到场,故只是随便拿了一堆,当他发现在场恰恰好有14名记者,巧妙得令他笑不拢嘴。

(图片来源:明报)



港理大校长潘宗光新书揭秘:张国荣是我表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潜心佛学的潘校长在退休前推出新书,回忆他的成长路及对教育工作的热诚,书中处处流露佛学人生哲理,又透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图片来源:明报)


据香港《明报》报道,出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的潘宗光本月底正式退休,他在自己的新书内刊登了一张从未曝光的照片——已故红星张国荣轻搭着他的肩膀,两人笑得灿烂。


潘校长笑言,张国荣是他的表弟,两人小时候曾一起生活,感情要好,但由于两人均是知名人士,彼此有默契不会以亲戚的“江湖地位”沾光,故一直守口如瓶,现时退休了,终可将秘密“释放”。


    1940年出生的潘宗光家境贫穷,他在书中提及,父母因要工作无暇照顾他,潘母只得茫然到庙里卜卦,卦上大致说,潘是 “状元命”,只有读书才会有大好前途,于是母亲将当时念初中的他放到姑姐及7个表弟妹的家寄养,消委会首任总干事张绿萍正是他的表妹,最小的表弟便是张国荣,他们一起度过了9年时光。


2003年愚人节,红透半边天的表弟张国荣选择结束生命,潘校长因出席张的丧礼,被“初步”揭发两人关系,有理大高层曾透露,张到红馆举行演唱会期间,不时前往附近的理大教职员宿舍找家人搓麻将松弛神经。


    潜心学佛的潘校长慨叹人生无常,“一个人表面风光之下没有内在的安乐最是危险,安顿自己的心是最为重要的。”

潘校长表示,得到张国荣一家的照顾,令他生活不失温饱,故他对亲人特别感恩。他忆述就读小学时考试经常“包尾”,幸得老师以减免学费作鼓励,令他考试名列前茅。他训勉学生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的心帮助别人和感恩。
发表于 2008-12-12 23: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那张照片曝光

添一待买书
发表于 2008-12-14 1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哥和表哥.jpg

照片来喽
发表于 2008-12-14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吧里看到的:
2008年我国实行清明、重阳、中秋传统节日休假是潘宗光等在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议案。

http://www.cnr.cn/home/column/2005lh/zf/200503120204.html
发表于 2008-12-18 0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哥的家族真是有才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3: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哥哥的家族里政治经济方面的优秀人材特别多~~哥哥算是唯一一个在演艺界的吧~里兹大学的纺织专业是世界闻名的,如果当年他没有辍学,现在应该也是个杰出的服装设计师了吧~
发表于 2008-12-31 1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仔的XDJM还真没见全
发表于 2008-12-31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ktgwd 于 2008-12-31 03:34 发表
里兹大学的纺织专业是世界闻名的,如果当年他没有辍学,现在应该也是个杰出的服装设计师了吧~

我觉得服装设计师也是很适合哥哥的职业
哥哥家的才子才女以及佳人都不少哇,看来基因很重要
发表于 2009-01-01 18: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ystatue 于 2008-12-31 17:41 发表

我觉得服装设计师也是很适合哥哥的职业
哥哥家的才子才女以及佳人都不少哇,看来基因很重要
也许会归功于启蒙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09-03-24 04: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学之路——在张国荣家寄宿九年


2009-03-22    来源: 天津网-城市快报(天津) 

  潘宗光家境贫寒,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关系而无暇照顾子女。有一次潘母听说,潘宗光将来会是“状元之命”,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前途,遂下定决心,将仍在念初中的他放到姑姐及7个表弟妹的家中寄养——这其中最小的一个表弟就是张国荣,他们在一起相伴度过了9年时光。

  在后来的岁月里,潘宗光一直对张国荣一家心存感恩——正是因为得到了他们的照顾,才令他温饱无忧。小学时的潘宗光并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考试经常“包尾”(排名靠后),幸好老师以减免学费作为鼓励,令他在后来的考试中经常名列前茅。早年潘宗光就读的是香港大学——彼时香港能够进入大学的人非常少,只占年轻人比例的3%。而且当时在香港能够报考的正式大学就只有一家香港大学。当时的大学要求寄宿,加之大学生人数不多,因此很多不同学科的同学也相处得非常熟络,而学校也鼓励同学之间多加往来。让潘宗光感触最多的,就是当时的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科技娱乐”——当时整个社会的科技不甚发达,没有各种式样的电子游戏,也没有发达的互联网,因而生活比较简单,“比较可以安心读书”。大学时期的潘宗光身份杂驳,除了念书,还是学生会理事会的会长,同时在外面做多份兼职工作——此外,还“交了个女朋友”。

  很快,他对于这种生活感到吃力,并渐渐明白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念书,其他都是次要的……自己要了解自己的情况,比如要念好书,必须每周有多少时间是在念书。”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向要好的朋友说“不 ”。在面对朋友的邀请或活动时,学会拒绝才能专一念书。他很珍惜大学时期的友谊,“大学的朋友一般比较单纯”。他至今仍保有一个令自己感到非常骄傲的习惯: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都会约上在香港的同学一起聚餐,算起来这个传统已经有五十多年了。

  港大毕业后,潘宗光到英国伦敦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香港(大学)也好,内地(大学)也好,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但到国外念书,情况就不一样了。”虽然在国外生活也可以了解当地文化,但潘宗光感触最深的还是当时(1964年)“我们的国家比较落后,人家是看不起我们的……”这种情况很快就有了转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他们开始重新估计中国潜在的力量有多大。”国外求学给潘宗光最大的感触便是,“作为中国人,无论你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别人怎么看你,是跟你的国家有很大关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