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无限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ktgwd
收起左侧

风继续吹——多则哥哥相关报道 (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4 09: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老盯着好莱坞 不应遗忘的经典港片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24日 作者:Lock 编辑:肖冠丁


    说到电影,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好莱坞的经典大片。不错,作为世界顶级的电影工厂,好莱钨每年都要诞生很多大片,其中不少都堪称经典。但是,世界上不是只有好莱钨在拍电影。我国的香港地区电影事业也发展得不错,尤其在90年代一度创造过辉煌的顶峰。其中,也有不少的经典,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值得我们在回忆中珍藏。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部分港片中的经典(排名不分年代先后)。
【内容导航】

『假如可以再来一次爱的机会——大话西游』
『我到底是警察还是黑帮?——无间道』
『我自己失去的我一定自己拿回来!——英雄本色』
『一代人妖——东方不败』
『星爷本色——九品芝麻官』
『动画奇迹——麦兜故事』
『超爆笑喜剧——大丈夫日记』
『男儿当自强——武状元黄飞鸿』

英雄本色

    导演:吴宇森
    主演:狄龙、周润发、张国荣、李子雄、曾江
    出品时间:1986年、1987年

    前后一共有3部,当然最经典的还是第一部和第二部,吴宇森导演的大作。70年代生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系列片子的。片中一些经典台词也是无数人能够背诵,广为流传。“我没做大哥已经很久”了,10几年前是无数少年的口头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永远的小马哥:我自己失去的我一定要自己拿回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狄龙:阿Sir,我没做大哥已经很久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国荣在第2集里的演出很不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润发在第2集里变身阿KEN,身手依然矫健

当年这两部片子并没有公开上映,很多人是在录象厅看的。现在再听到当年那经典的音乐,不少人依然还是会热血沸腾的吧。
发表于 2007-06-24 09: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亿建场馆翻新红馆

-明报检举网志分类:ALEX..STEPHY"2006/10/12 20:45:26

施政报告提出未来5年耗资100亿元兴建及翻新各区体育场馆,有演唱会「圣地」之称的香港体育馆将於2008年底封闭半年,花费1.6亿元进行座椅更换及设施翻新工程。部分筹备在08年举行演唱会的歌星即时受到影响,制作人张耀荣批评工程时间太长,估计有7至8名歌手的演唱会计划被迫延期,当中包括计划在2008年举办首个个人演唱会的新晋歌手方力申。

08年底封红馆半年 换座椅灯光

方力申透过经理人回覆指演唱会计划将受到影响,他说:「这样也没有办法,但唱歌是长远工作,唯有多等一年,歌迷可在较舒适的座椅欣赏演出也是好事。」

施政报告提出在未来5年投入100亿元兴建及翻新49项地区康体设施和体育场馆,包括东涌泳池、天水围运动场等。其中10亿元用作提升18项大型场馆设施,迎接2009年东亚运动会来临,如更换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的空调设备,方便举行羽毛球赛,亦会在九龙公园跳水池加装升降机直达10米高台,以符合国际标准。各项计划合共可提供5100个职位。

迎东亚运动会 10亿改善设施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发言人表示,有23年历史的红磡香港体育馆(简称红馆)将於未来2年分阶段进行翻新,费用约1.6亿元,包括更换1万张观众席固定座椅、照明系统、前台设施及电子计分牌等,并计划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关闭半年。目前2008年的场地档期仍未接受预订租用,康文署将与有兴趣租用人士作出协调。

经理人:影响新晋歌手开个唱

金牌经理人公司负责人黄柏高指出,红馆关闭半年将影响旗下多名新晋歌手,包括方力申、郑中基和梁汉文等在08年的演唱会筹备计划。他强调,歌手办演唱会讲究时间性和当时叫座力,尤其新晋歌手需要配合声势才能吸引歌迷。他坦言:「有实力的歌手演唱会延期表演亦无损叫座力,但新晋歌手则失去最佳主办时机。

耀荣娱乐负责人张耀荣批评工程时间太长,估计有7至8个歌手的演唱会计划被迫延期,或安排歌手到外地登台或巡回演出代替。他认为,现时机场的亚洲博览馆位置偏远,难取代红馆位置,相信歌手会争夺08年馀下档期,担心届时租场时会十分「麻烦」。

於1983年启用的红馆,一直是本港歌手梦寐以求站在舞台上举行演唱会的「圣地」,23年来无数歌星,如许冠杰、张国荣至近年的陈奕迅、容祖儿等,皆曾在红馆舞台向逾万名歌迷献唱。另外,红馆亦曾举办国际篮球赛、排球大奖赛等国际体育盛事。去年,共有176万人次到红馆欣赏节目,为库房带来5600万门票收益。

有23年历史的红馆外形如一个倒金字塔,是香港独特建筑之一,并一直是本港歌手梦寐以求站在舞台上举行演唱会的「圣地」。
————————————————————————————————————————————————

明年开始翻新,陈慧琳会是红馆最后一个开演唱会的。09年中才会再开放给歌手。
希望不要改变得太多。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4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华翻新了,红馆翻新了....到底香港还能留下多少珍贵回忆的痕迹给我们?
发表于 2007-06-24 15: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数主旋律电影中香港演员的"红色面孔"

     没想到这么多的香港明星都在内地的主旋律电影中染红过面孔,就像港台明星们一下子都有了革命情结似的。对于港台演员的“红色面孔”这一话题,如今大多数观众的反映是:由谁来演并不很重要,只要演得好。他们关心的是,在《情人》中光着屁股和外国女人缠绵的香港影帝梁家辉是怎样演绎一个八路军的独臂团长,而演惯了香港小混混的余文乐如何能够变成邓小平的助手还做了革命烈士。这已经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了,无论如何,这些人要比从前那些拿腔拿调的八股英雄可爱,至少要有趣得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国荣像地下党员吗?

        《红色恋人》

  
  
  港台演员“红色面孔”最早引起关注的是,1997年在叶大鹰导演的《红色恋人》中,张国荣扮演的30年代上海的地下党员。提到张国荣,人们想到是《风月》、《春光乍泄》中那些病态颓废又蛊惑人心的角色。显然,这些都很难和内心坚定而顽强的共产党员形象联系起来。于是观众在看到“张版”的共产党人“靳”站在人群中,表情认真地用港味普通话一本正经地演说时,都忍俊不禁,但经他诠释的与女主角之间的革命恋情还是感动了无数影迷。许多观众都坦称自己是冲着张国荣才去看《红色恋人》的。著名老演员张瑞芳说:“我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张国荣演的靳,我能接受。”孙道临也说:“张国荣演的靳虽与我演的不一样,但同样是地下党人的形象。”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朱茵像抗日女英雄吗?
  
  《逐日英雄》
  
  朱茵说自己小的时候都不太敢看战争片,因为里面打打杀杀,让人觉得人性有很多悲哀的地方。但第一次出演战争片《逐日英雄》,朱茵就扮演了一个英勇牺牲的女英雄,电视剧最后为彻底炸毁日军装甲部队,朱茵扮演的角色不惜点燃自己身体,给中国空军指示打击目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嘉良像师长吗?
  《狼烟》
  
  去年播出的电视剧《狼烟》,剧中男一号DR师师长高达由罗嘉良饰演,接拍该剧后,罗嘉良说话的觉悟也高了许多,他对自己能饰演这个角色深感光荣,“作为香港艺人能够有机会为党和国家做点事,我终生难忘。我会认真地体验生活,从细节出发把握军人的内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吕良伟像叶挺吗?
  《八月一日》
  
  上月开机的《八月一日》,找香港演员演真实的历史名人,在主旋律电影中还比较少见,以前这种角色多半指定特型演员。香港演员在语言关上有不少障碍,但普通话不太标准的吕良伟信心十足:“叶挺将军原本就是广州人,我的普通话应该刚好吻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梁家辉像八路军吗?
  《太行山上》
  
  筹拍战争片《太行山上》时,梁家辉主动请缨义务出演独臂将军贺炳炎的角色,分文不取。崇拜军人的梁家辉还很遵守军人操守,听说他军礼敬得很标准,有记者要求梁家辉给大家“秀”一个时,梁家辉立刻拒绝道:“不行。军礼怎么能随便‘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敏:电视剧《范府大院》中的女八路军战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魏骏杰:《红色记忆》中演红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余文乐:电影《邓小平·1928》中邓小平的助手薛浦生
发表于 2007-06-24 15: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易峰演唱张国荣的《侧面》,虽说李易峰也有桀骜不驯的味道,但他唱起来却“心有余,力不足”,在歌坛出了名严格的评委李思菘直言不讳地说:“你不够性感哦,节奏、律动也跑了,你要与歌迷互动,比如比如张国荣最经典的,用眼神瞄一下观众的暧昧,你完全没有。”而表演《金粉世家》风流倜傥的金燕西拥抱冷清秋的浪漫桥段,第一次拥抱女生的李易峰的表演也差强人意。李易峰被评委定为第一位淘汰候选人,就在这一刻,李易峰仍恍恍惚惚,就连主持人陈辰、评委伊能静都感觉他心事重重,想问个究竟,却被他回避了。与李易峰风云对决的是奶奶评审团选出的闫安,李易峰最终缓缓降下,离开了这个他眷恋的舞台。不少蜂蜜痛哭失声,也有蜂蜜认为李易峰表现失常,是不是因为预感要被淘汰?

哥哥,暧昧,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5 0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回归10年 电影百大经典

2007年06月24日  腾讯娱乐  


岁月如梭,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在不知不觉中,香港电影陪伴我们走过又一个十年。或许,你已经不再喜欢港片;或许,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电影;又或许,你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她。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港片在十年中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足迹,历数十年来的经典香港电影。从这份笔者自己总结出来的名单,我们大概可以理清一条脉络,能够看到港片十年来所经历的起起伏伏。

1997——

《十万火急》、《一个好人》、《一个字头的诞生》、《南海十三郎》、《高度戒备》、

《宋家皇朝》、《小倩》、《春光乍泄》《香港制造》、《自梳》

徐克本年度不再炫耀武技,开始钻研他一直钟爱的动漫题材,《倩女幽魂》是徐克80年代的经典作品,今次,徐克自己用动画电影的形式重新诠释了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想象力更加无拘无束,因为动漫的表现力是没有极限的。

1999——

《玻璃樽》、《喜剧之王》、《O记三合会档案》、《千言万语》、《天上人间》、

《流星语》、《暗战》、《目露凶光》、《枪火》、《细路祥》

张之亮一部以亚洲金融风暴为背景的《流星语》,道出了港人在这次危机之后所展现的人性温情。该片由张国荣主演,他自愿降低片酬出演了《流星语》,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处于低潮期的港片。

2000——

《公元2000》、《朱丽叶与梁山伯》、《枪王》、《孤男寡女》、《恋战冲绳》、《江湖告急》

《花样年华》、《顺流逆流》、《榴莲飘飘》、《阿虎》

2002——

《互动杀人事件》、《想飞》、《异度空间》、《见鬼》

《香港有个荷里活》、《三更之回家》、《我家有一只河东狮》、

《走火枪》、《无间道》、《金鸡》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5 0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胶唱片升值乐坏乐迷

2007年06月25日 星辰在线
 
 
  新快报讯两年前,广州的小陈在鸭鹩街一堆堆的黑胶唱片中,用总价5港元购买了两张《猫》的音乐剧黑胶唱片,如今广州市场已经高达400元!“与股市的疯狂相比,黑胶迷从黑胶唱片身上获得的刺激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黑胶是一只超长线的蓝筹股。”小陈笑称,在香港购买的黑胶唱片只要拿回广州收藏,价值大多都会暴涨。
  在粤华西街做了十年二手黑胶唱片生意的莫先生说,1998年刚经营黑胶唱片的时候,他从香港买了张国荣的第一张唱片《情人箭》,只花了大约100港元,但现在2000元人民币都不容易找到一张质量上佳的,十年间价格翻了20倍。据介绍,单从华人音乐圈的层面看,邓丽君和蔡琴的黑胶唱片是升值空间最大的。例如,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十年前售价大约为200元,现在市价为1500-2000元。不少乐迷相信,黑胶唱片还会有升值空间,因为老版本的唱片卖少一张就少一张。
 
===========================================================
不知道说什么好,有些人的初衷并非为了喜欢,而是为了赚钱.
发表于 2007-06-25 15: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Vitas神情似张国荣 魔音吸台群星捧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Vitas前晚(6月23日)首次在台献唱,他5个高8度音的魔幻歌声连台语天后江蕙都着迷,她还发现脸蛋俊俏的Vitas舞台上一些眼神和角度,极像已逝巨星张国荣。他昨晚续唱第2场,同样在最后1首《歌剧Ⅱ》时,展现直上云霄的超高音,他还以麦克风敲身体发出,演唱中故意移开麦克风,证明飙高音货真价实。

江蕙曾与跟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同台合唱《雨夜花》,前晚赴台北国际会议中心聆赏Vitas的现场魅力,她说早就注意到Vitas这位歌唱奇葩,她听完他的演出后说:“真的不得了,不管飙高音、歌唱技巧,或是肢体语言都很棒。”
发表于 2007-06-25 17: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2 lktgwd 的帖子

翻新归翻新了,但是翻新的终究只是建筑本身。

外貌早改变,处境都变,情怀未变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6 02: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点香港回归十年来最好的嗓音
文章来源:生活新报 本报记者 李青青 嘉恒 发布时间:2007-06-25   



  黄耀明《人山人海》 1997

  站在1997这个对于香港和香港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时代浪尖,黄耀明向人们发出“大时代曲现在进行式——我们都在这里”的宣告。自此之后,“人山人海”成为组合,成为厂牌,成为一个很奇妙的组织。它团结在黄耀明的周围。

  王菲《唱游》 1998

  在1996年的《浮躁》,1997年的《王菲》两张唱片连续销量下跌的情况下,王菲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局面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从1998年开始,王菲的天后名称不仅仅局限于港台,而是覆盖全亚洲。

  张学友《走过1999》 1999

  张学友经过两年的淡出”缓冲期“后,作出了与黎明一样的决定:退出乐坛颁奖典礼!但这并不影响他音乐的影响力,这张《走过1999》,他个人认为是继音乐剧《雪狼湖》之后最好的作品。

  张国荣《Untitled》 2000

  《Untitled》是继《大热》后推出的一张EP,虽然只是EP,虽然只有五首歌,却扭转了《大热》的商业气质。哥哥在对这张EP的介绍中反复用到“我好钟意”、“我好爱”一类词,可见它不简单。《Untitled》一出即是白金。


  陈奕迅《Shall We Dance?Shall We Talk!》 2001

  该专辑用完整的概念和不落俗套的编配,成为他在十年中最亮眼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成为十年来新一代歌手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因为它在唱功、旋律、整体、制作上无一不是走在众人的前面。

  陈奕迅《The Line Up》 2002

  这一年,陈奕迅出了5张专辑,客观地说,2002年在奖项上,刘德华和陈奕迅可谓平分秋色。但真正从音乐质量上去考量,陈奕迅当仁不让夺走了最多的口碑。而这些掌声,更多的是迎向《The Line Up》。

  《左麟右李演唱会2003》《The Line Up》 2003

  说到2003年的当旺艺人,“左麟右李”必入十甲之列。谭咏麟和李克勤2003年共举行了三十一场世界巡回演唱会,而且场场爆满,长做长红。除演唱会之外,两人更被发展局钦点为香港宣传旅游大使。

  杨千嬅《电光幻影》 2004

  《电光幻影》一碟在各大乐坛颁奖典礼中赢尽唱片大奖,包括“叱吒乐坛至尊唱片大奖”及“2004四台联颁音乐大奖——大碟奖”,可算是对她出道9年来在音乐创作上的一次重要的肯定。

  陈奕迅《U87》 2005

  2005年,又是属于陈奕迅的。《夕阳无限好》的播放率早已是当年之冠,也顺理成章地拿下了当年香港四大电台的所有大奖。《U87》是对一个行将结束的璀璨时代的缅怀,也是对香港乐坛发展的一次反思。

  古巨基《Human 我生》 2006

  《爱得太迟》横扫了年度香港流行乐坛各大颁奖典礼,从旋律到歌词,都可谓气势磅礴。自从2003年回归乐坛后,凭当年的那张《游戏-基》开始,古巨基迅速晋升为香港的一线歌手。
发表于 2007-06-26 14: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侧田语出惊人欲效仿张国荣?

  
金羊网 2007-06-26  
  

新快报记者 刘嫣  

6月23日,TVB音乐台与深圳卫视联手打造的“辉煌十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晚会”,在香港九龙湾展览中心进行录播。中午12时半,参加晚会录制的一班歌手何韵诗、侧田、郑融、麦浚龙以及本地说唱组合“农夫”一起到场排练,并进行拜神仪式,预祝晚会录制顺利。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 生日就是7月1日的侧田突然语出惊人,称自己很欣赏张国荣,而且最大的愿望就是“走了以后有人会记得自己”,令现场的记者们一片哗然。  

侧田语出惊人  

当天录制的是回归晚会,话题自然也就围绕着香港回归这十年自己以及身边环境的变化。尽管自己也承认是一个很“地域化”的歌手,可侧田对唱国语歌却很有兴趣,最近还录制了两首新的国语歌,而他最欣赏的内地歌手是同属创作型的胡彦斌。不过在这十年里陆续进入香港乐坛的新人却并没有得到侧田的垂青,他说自己还是欣赏张学友、林子祥与张国荣,紧接着突然就爆出一句:“我希望我走了以后,人们还会记得我。”由于这句话紧跟在“欣赏张国荣”之后,又加上侧田出道以后有不少人形容他的唱腔极似张国荣,因此现场的记者们在听到这句话后多少都产生一些联想。  

————————————————————————————————————————————————————

港媒咬文嚼字不是一次两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7 12: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影视金曲回顾  千龙 2007-6-25

倩女幽魂--张国荣

主演:王祖贤、张国荣
年代:1986年

网评:《倩女幽魂》的电影音乐既有黄钟大吕威武豪迈之气,又具小桥流水潺潺细流之音,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7 12: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似水流年 于 2007-6-25 15:44 发表
她还发现脸蛋俊俏的Vitas舞台上一些眼神和角度,极像已逝巨星张国荣。


这也能看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06-28 1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总是令人感伤

2007年06月27日  星辰在线
 
 
  高产、有活力,曾经香港电影给人的这一印象,随着产量减少,正在渐渐变淡,乃至要消失了。随之消磨的是港片中曾经令人难忘的香港味道。
  撰稿/汪 伟(记者)


  这是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的时代。

  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表彰的演员和导演,越来越多是原本在金鸡和百花上露面的内地同行。这种情形本身并非坏事,但是高产、有活力,曾经香港电影给人的这一印象,随着产量减少,正在渐渐变淡,乃至要消失了。随之消磨的是港片中曾经令人难忘的香港味道。

  和世界上所有电影奖一样,每到香港金像奖评奖的时候,总是伴随着种种话题。负责协调金像奖各项事宜的董事局就会成为这些话题的中心。从一开始,香港电影金像奖董事局中的董事,都由各种从业人员组成的协会选人充任。导演协会、编剧协会、摄影协会、影评人协会等13家组织,各有一个董事名额。唯独一个名叫陈柏生的人,他的身份与这些协会组织无关,他的名字后面署的单位是一家杂志:《电影双周刊》。

  不了解金像奖历史的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知道历史的人则不以为怪。陈柏生主编的《电影双周刊》是一个小众的电影杂志,创刊28年,从来没有爆出过惊人的猛料,反而一直都是在经济困难中勉力经营。但香港电影金像奖却诞生在这家杂志的编辑室里面。从未参加过电影制作的陈柏生,至今代表双周刊出任金像奖董事,是因为他作为金像奖的创始人,在见证金像奖的历史本身。


  杂志关门

  6月6日,陈柏生去金像奖开会,末了送来几份和金像奖有关的资料。闷热的天气里,他顶着一头不短的白头发,急急忙忙地跑到宾馆,又急急忙忙地走了。即使是寒暄的时候,脸上也是苦恼的样子,没有什么笑容。

  陈柏生的苦恼是有原因的。尽管有争议,金像奖越来越像样了。维多利亚港边的星光大道成了香港旅游的新景点,香港文化中心前金像奖雕像,一个缠绕着胶片的女神手举着明灯站在那里,背景就是海港里的滔滔碧水。然而,28年来头一遭,始创金像奖的《电影双周刊》,在2007年停刊了。

  《电影双周刊》杂志社在柴湾一栋工业大厦里面,一楼是停车场和货场,踩着水去乘电梯,一路忍受闷热和噪音,在一间极其狭窄的门面前,有一尊财神的神龛。在杂志社拥挤的办公室里,陈柏生带着一成不变的苦恼神情说,“真的是维持不下去了”。2006年年底,他和新的投资人谈合作,开头进展顺利,他本以为能够谈下来。没想到后来双方在细节上一直有分歧,拖延到今年,杂志在周转上出现了问题,印刷的钱付不出来,加上之前的欠款,越积越多,终于到了没钱就不能开印的地步。

  杂志停刊是一件让人感伤的事情。照陈柏生的说法,28年来,这家杂志多数时候都是亏损的,顶多不过打平,盈利只有1990年代初那几年——那也是香港电影辉煌的顶峰,广告不错,使杂志出现了办刊历史上最好的局面。1月11日,《电影双周刊》出了第724期,封面是28周年纪念特辑,收录了从1979年到 2006年的全部封面。这是个显然的告别的姿态。

  做一期杂志的成本要二三十万,为了使杂志能够支持下去,陈柏生想尽了办法,利用双周刊丰富的资料收藏,他们出过书。张国荣去世后的几本卖得还不错。他们将收藏的海报整理出版,既供人收藏,也供业内用作参考。然而,缺乏广告,副业终究不能支撑,及至读者数量走低,杂志就难以维持了。

  读者里面,“老的已经退烧了,新的还没有发烧”,资讯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网络、大陆的杂志都使得陈柏生面前的空间越来越小。尽管在这个行业里面浸淫了数十年,许多情形的发展,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香港电影最多的时候每年发行150部,这个数字现在已经降到了50部。就是在这50部里面,很多电影只有几百万预算,根本没有余钱来投广告。那些有能力投广告的电影,也不会选择他们这样订阅数只有1万多份的小众杂志;电影发行商投放广告,首选是《壹周刊》这样大量发行的八卦杂志。

  八卦杂志的流行,成了压倒《电影双周刊》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苹果日报》和《壹周刊》开始走上八卦路线,其他的媒体没有选择,只有跟上,跟不上,就倒闭掉了。以前香港有10多份报纸,因为苹果系发行战略的挤压,已经越来越少。

  “读者也是边骂边看,加印还是会卖光。”要么八卦,要么关门:这情形起初让陈柏生哭笑不得,最后就不免体会到其中的残酷。尽管心里有准备,他仍然倍觉沮丧。

  “杂志复刊是很有希望的,可不一定是我来办。”陈柏生说,干这一行太多年,太累了,想做点别的事情。


  黄金时代

  和旁人一样,陈柏生也难免怀旧。一开腔,说的也是往事。他说到许多年前,演员王羽疑心太太与人有染,于是邀集了一帮子记者,前去捉奸。这件十分八卦的事情给他的印象极深。然而他的重点不在于八卦,而是为了说明,当年的明星与记者之间,不像今天这样剑拔弩张,一个处心积虑想挖花边,一个如临大敌防火防盗。在八卦和狗仔流行之前,这种关系是《电影双周刊》这样的电影杂志存在的基石。

  这种基石现在已经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0年来,很多媒体都关张、易手了事。《电影双周刊》不是唯一的一家。小小一本杂志的凋零,在沉浮起落有如过眼云烟的电影圈子里,原本也算不得什么。一个时代过去了,《电影双周刊》不过是过去的港片辉煌时代的陪葬品之一罢了。

  1979年,陈柏生还年轻,因为喜爱电影,和同好一起办了《电影》杂志,走的是“严肃路线”。强调做深度访谈,不肯降低身价去写明星八卦。当时没有DVD,香港的报纸也不多,报道一点电影制作的幕后花絮,因为大众对拍电影有神秘感,就可以吸引关注。杂志的目标读者是知识分子和电影行业内部的人,记者可以骄傲一点,不需要去迎合要看明星私生活的读者。

  陈柏生心里面的偶像毋庸多说,是法国的《电影手册》。《电影手册》1960年代风靡欧洲的知识圈,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幕后推手。一群影评家可以改变时代的口味,将电影从一味娱乐的美国文化模式中解放出来,赋予它更加艺术的气质和品位。陈柏生参与杂志的时候,正逢香港电影起飞的时候,一帮子新导演,像徐克、许鞍华等人,和杂志关系都很密切。陈柏生和同伴也亦步亦趋,提出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说法。

  数十年来,在世界各地,模仿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说法不可谓不多,最终有作品可以支撑的却很有限。香港电影经过10年大浪淘沙,最终证明陈柏生这一干小年轻当年没有看走眼,徐克和许鞍华等人不止是站稳了脚跟,现在在一片怀念1980年代的声浪中,眼看都有变成传奇的可能。

  和新浪潮的导演们当年一样,年轻就是资本。1981年,杂志编辑部开会,推选当年的十大华语片和十大外语片,陈柏生随口提议,不妨“搞大一点”:搞个颁奖典礼又如何?他看不到金像奖会发展到今天的模样。他只是简单地觉得,香港电影没有自己的奖项罢了——那时候,该有却没有的东西,多了去了。导演、编剧、摄影,都没有自己的组织,掌控香港电影的是几家大公司。1980年代是港片独霸亚洲市场的时候。片子好卖,一切都好说。在最大的市场台湾,发行商听片商讲一个大概的故事,知道是刘德华主演,就敢掏钱预付版税。如果片商有几个关系好的明星,一分钱不用花,用这些预付版税就能拍电影。这种气氛里面,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毛头小伙子陈柏生倡议创办金像奖,杂志就召集了50个影评人投票,第二年3月,在一家小戏院里颁发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女演员五个奖项。那时候,陈柏生和徐克们都还年轻,谁想得到26年后的情形?


  10年来的港片

  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主席文隽有短文回顾10年来香港电影,历数了“八得八失”,“得到内地市场,失去本土阵地”,“得到国际荣誉和认可,失去‘香港’这个品牌”,“得到新媒介做平台,失去传统的电影院收入”,“得到政府高度的关爱,失去投资者的信心”,“得到学院生力军,失去行内接班人”,“得到大中华文化的融汇,失去独有的香港特色”,“得到越来越多颁奖礼,失去观众的关注和民心”,“得到免疫力,失去抵抗力”。
  他写道,“香港电影的前途,肯定北靠神州,由中国这个母体来决定它的生死存亡。”

  长远看,大陆市场一定要取代台湾市场。这一点在香港的电影业里已经没有争议。但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而要经历磨合的阵痛。陈柏生只是淡淡提到,《伤城》没有港味,徐静蕾的表演太莫名。《伤城》是典型的合拍片,从资金到制作阵营到演员,都体现了香港和内地的双重性。这个以香港为背景的故事究竟还是不是我们一向熟悉的港片,着实可疑。徐静蕾的角色败走香港。“换了香港任何一个演员,都能演得比她好。”所谓的港味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东西。用陈柏生的话说,港味大致是一种生活的模式。《伤城》里面的香港人,互相不用英文名字称呼,那些香港中层人士的生活情调,包括在酒吧里聊天的情形,都统统阙如。更要命的是,陈柏生说,徐静蕾的气质完全和香港不对味;普通话的台词写得很失败,因为香港人不是这样讲话的。

  如何适应内地的游戏规则,同时让港味保留下来,这被很多人看来是决定港片未来的大问题,然而在陈柏生看来,这未必是最根本的问题。香港电影业向来腰身柔软,善于适应。当年台湾作为最大的市场,也有诸多禁忌,但港片不仅适应了,而且活得很好。港片长袖善舞的特质发展到后来,同一部电影有许多个版本,能够迎合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的口味——适应内地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罢了。在他看来,港片十多年来的衰落,最大的问题是重复和急功近利。

  “林青霞拍了《东方不败》,流行找女演员来演男角,立刻让她接着反串《绝代双骄》里面的花无缺。刘德华拍了《赌神》之后,赌霸、赌煞什么的拍了不下十几部,一直看到观众腻了为止。”几乎就在1990到1993年这个黄金时代的顶峰,港片走下坡路的趋势就已经出来了,但要赚快钱的诱惑很难抵挡,市场好,要求不高,卖录像带都能收回成本。那几年,港片产量稳定在每年 120到150部,但绝大多数是跟风之作和垃圾。

  产量降到50部之后呢?“大多数还是跟风之作和垃圾。”拍续集拍前传更不用说。尽管《无间道》好评无数,陈柏生还是觉得,续集和前传在艺术上都是毫无建树的。

  今天,要动员观众花50块钱到戏院看电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全世界的观众都一样”,没有好莱坞大片的音响和画面效果,宁肯回家看DVD。因为这个原因,2006年较能吸引人进戏院的只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墨攻》。文艺片和喜剧片的票房早已经江河日下。近年来陈柏生比较中意的文艺片,2004年的《忘不了》,2006年金像奖的热门《父子》,2007年的《生日快乐》,票房都很有限。还有些港片根本进不了内地市场,杜琪峰的《黑社会2》就是一例。经过《黑社会1》内地版的删改,杜琪峰选择了放弃内地市场,以维持自己的风格完整。

  如果内地不实行电影分级制度,杜琪峰那些港味纯正的作品,就很可能一直被排斥在内地市场之外。但是,电影分级制度现在看来还遥遥无期,甚至没有正儿八经地公开讨论过——磨合的阵痛显然还要折磨两地电影人若干时间。-
发表于 2007-07-01 1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怀念逝者如斯今犹在

    乔宏
  1999年4月16日,因心脏病发于美国西雅图去世,终年72岁。
  1996年,乔宏凭《女人四十》成了香港最年长的影帝,翻船、撞车、撞飞机……在乔宏的演艺人生中,曾三度心脏病发皆死里逃生,但却没能逃过第四次。
  陈宝莲
  2002年7月31日傍晚,在上海家中跳楼自杀,终年29岁。
  三级明星是香港娱乐圈不能回避的话题,翁虹、舒淇、叶子楣都曾红极一时,但结局最惨的还是陈宝莲,纵身一跳,所有过去都成记忆。
  罗文
  2002年10月18日晚上11时15分,因癌症在港逝世,终年52岁。
  在没有成为歌手之前,罗文干过多种职业,最终他还是选择唱歌。他是香港首位开个唱的艺人,他在音乐道路上获得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但还是没能逃过无情的病魔。
  张国荣
  2003年4月1日晚19时06分,在港跳楼自杀而死,终年46岁。
  在离开的人中,张国荣的选择是特殊的,他选择在愚人节的下午纵身一跃,彻底的与世界告别在香港社会都还沉浸在SARS的恐慌中时,哥哥选择了一种壮烈而又充满黑色幽默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梅艳芳
  2003年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因子宫癌在港去世,终年40岁。
  梅艳芳的死更多是一种悲壮的色彩,因为前一年,梅姑就发现自己得了子宫癌,她选择了与癌症作斗争,但最终她的生命还是在病痛中结束。
  黄霑
  2004年11月24日凌晨0时46分,因肺癌复发在港逝世,终年64岁。
  他是与金庸、倪匡、蔡澜三人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但却离开得最早。《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经典主题曲都随着霑叔的离去而更显经典。
  董骠
  2006年2月22日,因肺功能衰竭病逝在港,享年73岁。
  在成龙早期的电影里,他总是爱包庇惹事警察。虽然后来董骠更多地是以资深马评人的身份出现,但我们记得的,依然是那个钻石男配角。
  关海山2006年9月11日凌晨在港病逝,终年81岁。
  1992年,一部《五亿探长雷洛传》成就了刘德华,也肯定了关海山的演艺之路,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鲍方
  2006年9月22日在港病逝,终年84岁。
  说起名声,他的儿子鲍德熹或许比他更有名。鲍方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身影,以及《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经典作品。
  曹达华
  2007年1月13日因胃出血在英国去世,终年91岁。
  91岁的高龄,15岁就入行,比起那些突然间离我们远去的身影,曹达华的离开似乎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他仍然是那个永远的华探长。本报记者冯伟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